别再盲建安全了!BAS十大场景如何让企业的防护看得见!
为解决企业面临的这些问题 ,安全牛于2025年对长亭科技、华云安、灰度安全、绿盟科技、墨云科技、塞讯科技、赛宁网安、矢安科技、知其安科技等国内主流BAS厂商进行调研访谈(按厂商首字母排序),收集全面资料并深入研究 ,高防服务器总结了BAS的概念 、能力框架 、主要应用场景、实施落地方法、优秀案例及优秀厂商推荐,旨在为初级安全人员提供清晰、可操作的指南 ,助力企业借助BAS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实现从合规建设到主动防御的转变。
BAS的十大典型应用场景
入侵与攻击模拟(BAS)作为安全验证工具,具备自动化、持续性评估、免费模板量化安全防御效果 、从攻击者视角验证 、无害化攻击模拟、支持多种攻击场景、闭环验证与优化等优势 ,可将抽象的安全风险转化为具体的业务洞察,在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的各个阶段和不同场景中,实现验证安全产品有效性 、发现防御体系短板、评估攻击路径风险、提升安全运营能力、满足合规要求、优化安全投资决策等目标。亿华云BAS 通过模拟真实攻击者的行为,为各类组织提供多维度 、实战化的安全验证能力 ,有效解决了传统安全评估存在的痛点 ,并带来了显著的价值。本报告将结合国内 BAS 安全厂商在五大常用应用场景和五大专项场景的应用情况 ,深入阐述 BAS 在各场景中的核心价值 。
图片
常用应用场景
场景一:安全产品有效性与防护覆盖度的持续验证
企业通常部署了防火墙 、入侵检测系统(IDS) 、源码下载端点检测与响应(EDR)、Web应用防火墙(WAF) 、数据防泄漏(DLP)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安全产品 。这些安全产品品牌和功能各异 ,导致企业难以精准掌握其配置和策略是否存在漏洞或可被绕过的情况 ,也难以衡量实际的防护效果 。而传统的安全评估手段无法实现对这些安全产品防御能力的持续、自动化验证 ,使得确保安全产品策略的有效性 、防护覆盖的全面性以及功能模块的可靠性成为一大难题。
安全产品有效性场景
在该场景中,BAS系统能够自动化执行针对Web应用 、网络协议、操作系统等的各类攻击模拟 。例如 ,针对WAF ,可模拟SQL注入 、跨站脚本(XSS) 、文件上传等常见的Web攻击;针对IDS/IPS,则可模拟网络扫描等攻击 。同时,BAS系统会自动收集WAF、IDS/IPS、EDR、防火墙等安全产品的日志并进行关联分析 ,以此判断攻击是否被检测或阻断 ,从而评估安全产品策略的有效性,并量化检测率、阻断率 、误报率等关键指标。这些指标能够直观地反映安全产品的有效性,助力安全团队优化配置,提升投资回报率 。其中 ,防护覆盖度指标可以展示安全防护体系对网络资产、业务系统和互联网暴露面的覆盖程度,精准定位漏防区域;检测率/阻断率指标则反映安全产品在攻击场景下的防护性能 ,验证配置的正确性、规则的精细度,精准定位对特定攻击手法的防护短板。
在此场景下,BAS系统全面验证安全产品面对各类威胁的有效性,精准挖掘策略配置问题及防护短板 。这不仅能确保安全产品的投入切实转化为防护成果,规避安全产品未发挥效能的困境 ,还能为安全产品策略的优化和调优提供数据支撑以及真实攻击详情的依据。通过修复后的复测促进闭环验证,进而实现安全优化全流程的闭环管理 。
BAS系统实施平均效益
(数据来源于特定场景 ,仅供参考 ,实际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厂商案例
长亭科技通过对WAF、全流量、IPS等产品的多次认证 ,实现WAF阻断率从64%提高到95%,检测率从73%提高到100% ,全流量检测率从85%提高到100%;华云安利用BAS验证发现WAF攻击防护能力失效率高达96%,主机/终端安全产品的防御有效率为41%,并且精准识别到了防护弱点问题的原因;绿盟科技利用BAS持续验证和优化,实现WAF防护率从40%提升至90% ,互联网暴露面防护覆盖度从部分路径缺失提升至100%;墨云科技通过持续测试验证 ,发现边界防护、主机安全、应用安全等多层面的薄弱点,经过优化后推进防护成功率提升了40%;塞讯科技采用安全验证大脑+验证机器人+沙盘的方案进行持续验证 ,提升企业自研的安全产品的检测率从50%上升至90%以上;赛宁网安过量化评估,助力WAF检出率从0%提升到90;矢安科技在某大型金融云案例中,通过验证整改提升闭环管理 ,使公司整体的安全产品防护覆盖率从低于30%提升到90%+,安全防护有效率整体提升2倍;知其安通过BAS验证和优化 ,使WAF安全产品的拦截能力达到99% ,NTA 、HIDS检测能力达到99%以上 ,借助常态化验证提升安全有效性总和83% 。(数据来源于部分案例,仅供参考,实际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场景二 :纵深防御体系与攻击链的整体效能评估
攻击者通常采用多阶段 、链式的攻击手法,从边界逐步渗透至内网 ,最终直指核心资产。尽管企业部署了多种安全产品,却难以确定这些产品之间能否有效联动、形成合力,以及防御体系的最短板究竟在哪。安全产品各自为战、缺乏协同,导致防御策略可能存在冲突或盲区,且企业难以全面感知攻击者在内网的横向移动路径,使得纵深防御体系的效能大打折扣 。
纵深防御体系评估
BAS系统通过多个探针在网络不同节点的协作模拟完整攻击链 ,例如基于ATT&CK框架的APT攻击、勒索病毒全流程渗透等。它能够模拟攻击者在不同阶段采用的多种战术和技术,以及尝试绕过防御的手段 。同时 ,BAS系统收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 、EDR、堡垒机、DLP、流量分析等多层安全产品的告警、阻断、流量、行为日志,借助攻击链分析引擎进行关联分析 ,生成可视化攻击路径图谱 。该图谱清晰地展现了攻击者每一步的渗透路径以及被成功防御或绕过的环节 。其中 ,攻击链阻断率反映了完整攻击链中被阻断的环节及成功穿透的概率,直观地体现了防御体系的健壮性;攻击路径图谱则可视化地展现了攻击者的渗透路径,助力企业发现内部网络隔离失效、开放端口、弱口令等横向移动风险。
可视化攻击路径
优化和再次验证成果
(数据来源于特定场景,仅供参考,实际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在该场景下,BAS系统帮助企业突破了单点防御评估的局限,宏观地把握整体安全态势 ,变被动溯源为主动发现并组织攻击路径,显著提升了多层防御体系的协同性和效率 ,对于构建坚固主动的纵深防御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厂商案例长亭科技通过对WAF 、全流量 、IPS等产品多次认证 ,实现整体防御能力综合提升73%;塞讯科技在某互联网头部企业案例中,实现ATT&CK检测覆盖率从58%提升至94% 、横向攻击阻断误报率从71%降至3.2%;矢安科技在案例中通过多种攻击链路的还原,发现有效攻击路径3条 ,ATT&CK检测覆盖率提升90% ,通过攻击链路还原实现纵深防护验证,有效提升各阶段防护能力,平均防护能力提升80%;知其安通过常态化自动巡检,发现HIDS性能瓶颈导致防护失效等问题 ,优化后实现安全防护有效性提升87%。(数据来源于部分案例,仅供参考,实际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场景三 :BAS驱动安全运营优化
企业安全运营投入不断增加,由于安全运营团队常面临被海量告警淹没,告警频繁出错 、人工分析与处置较慢、关键告警可能被忽略等问题,使安全运营遇到各种挑战。但是由于缺乏对安全运营可度量的评价,比如告警错误率、响应事件时间、派单成功率无法量化度量 ,使组织难以清晰了解安全运营团队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和安全运营的效能 。
安全运营评估
安全事件响应有效性评估
BAS系统自动化执行各类攻击模拟引发安全运营响应事件流程 ,与SIEM/SOC等安全运营平台深度对接,获取模拟攻击触发的告警日志,记录攻击详细过程和结果,借助智能分析引擎对日志进行归一化、解析和关联,自动计算告警准确率 、误报率 、安全事件响应时间评分、整体安全风险评分、安全健康度指数等量化指标,直观反映安全运营效能。
BAS验证驱动量化的安全运营
(数据来源于特定场景,仅供参考 ,实际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在该场景下,BAS系统通过告警误报率、安全事件响应时间评分 、整体安全风险评分、安全健康度指数,实现安全运营的常态化和闭环优化,提升安全运营效率 、完善安全运营流程、提升安全事件响应能力,并有力支撑安全运营价值的量化呈现。
厂商案例绿盟科技在项目中发现安全告警发送延迟了30分钟,通过优化实现缩短至分钟级,提高了安全响应的及时性;墨云科技在案例中通过验证评估防护安全产品,优化后拦截率提升30%,响应时间缩短40%;塞讯科技通过全API自动化方式 ,将安全验证融入某头部互联网集团的安全运营闭环 ,通过机器学习样本反哺其SIEM/SOC告警规则 ,建立了更精准 、更有价值的告警与响应机制;矢安科技在某大型金融云项目中,运用自身安全评分模型助力该集团实现统一的安全评价体系 ,提供指导依据并促使50%以上分子公司从被动安全转为主动安全,大幅提升集团整体安全能力。(数据来源于部分案例,仅供参考,实际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场景四:合规保障与安全产品采购决策
随着国内法律法规和监管合规要求日益严格 ,企业需要频繁开展自查工作,手工合规检查方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此外,企业在安全建设中面临产品选型困境 ,市面上安全产品众多,难以选择适合自身环境的产品。
BAS能依据等保2.0、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条例等合规标准,自动化执行与合规条款对应的攻击模拟 ,收集安全产品告警 、阻断日志,形成完整证据链。并输出验证报告 ,列出为满足通过实战验证的不合规项 ,通过修复优化和复测实现满足合规要求。在新购安全产品或部署新策略前,可进行预测试和效果验证 。通过模拟多种攻击场景对新产品充分测试,对比不同产品的检测率、阻断率,产品对比数据直观展现各产品的实战效果,为选型提供有力支撑 。
合规保障与安全产品采购决策
(数据来源于特定场景 ,仅供参考 ,实际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在该场景下,BAS系统推动企业合规检查从手动走向自动,精准定位不合规问题并持续改进 ,实现满足监管要求。同时,帮助企业在采购阶段就实现精准投资,避免重复投资和无效投入。
厂商案例绿盟科技 、塞讯科技、赛宁网安 、矢安科技在案例中结合合规监管要求 ,验证并推进安全控制措施满足合规要求,实现考核不扣分 。并帮助企业在采购前实现安全产品能力的验证和辅助选型 。
场景五 :提升人员安全意识与洞察未知威胁
员工常是网络安全的薄弱环节,可能因点击钓鱼邮件、访问恶意链接致使内部系统失陷。但是传统安全培训方式枯燥、效果有限,难以有效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 。同时,面对新型威胁和未知0day漏洞,企业难以预判其影响 ,根源在于缺乏实战化、互动性的安全意识培训 ,以及前沿威胁情报快速转化验证能力。
提升人员安全意识与威胁风险洞察
(数据来源于特定场景 ,仅供参考 ,实际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BAS系统通过模拟真实钓鱼邮件、恶意链接点击、恶意文件下载等社会工程学攻击场景,在受控环境下发起模拟攻击并追踪员工行为。收集邮件网关投递日志、终端安全产品告警/行为日志及自身对员工行为跟踪记录,通过钓鱼邮件点击率、信息提交率等指标直观反映员工安全意识。不仅如此,先进的BAS系统能够无害化模拟最新的,甚至0day级新型攻击 ,测试现有防御体系对未知威胁的应对能力。通过新型威胁防御就绪度评估 ,衡量防御体系的韧性。
在该场景下,BAS系统加强员工防线 ,通过实战化演练显著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 ,将抽象的风险变为具象的经验 ,让企业在未知风险面前变被动为主动 ,洞察现有防护体系的适应性 。
厂商案例长亭科技在某案例中基于BAS完成钓鱼邮件演练,发现点击率超20%,敏感信息获取成功率超15%,并据此推进人员意识提升;矢安科技借助BAS开展超大规模钓鱼邮件演练,涉及数万人 ,凭借逼真内容 ,融合勒索样本投递,使超 25%人员中招 ,有效强化人员安全意识;其他厂商也可通过BAS模拟钓鱼邮件发送 ,并跟踪员工点击、信息输入情况,并通过邮件查看率 、链接点击率和数据提交率等量化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估安全意识情况并开展针对性培训 。(数据来源于部分案例 ,仅供参考 ,实际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国内用户特别关注的专项场景
专项场景六:护网演练前沿预演与实战化准备
国内护网行动和攻防演练日益频繁且强度高,给企业带来巨大实战压力。企业存在对自身攻击面缺乏持续、动态感知,以及对演练中常见攻击手法缺乏常态化预演的问题,常常担忧暴露面资产未收敛、无法有效防御。
护网演练前沿预演与实战化准备
(数据来源于特定场景,仅供参考,实际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BAS系统可自动化、高强度、多轮次地模拟红队在真实护网中常用的攻击手段。例如 ,针对互联网暴露面资产进行漏洞利用尝试,模拟Web应用的高发威胁,执行攻防演练中的常见攻击手法。同时,BAS系统与企业安全产品深度联动 ,实时收集各类日志 ,量化关键指标,如防护覆盖度、攻击成功路径数量、高危漏洞阻断率 。防护覆盖度能直观展现企业对外攻击面的收敛效果 ,精准定位是否存在漏防区域;攻击成功路径数量反映模拟攻击渗透到核心资产的路径条数,数字越低 ,防御能力越强;高危漏洞阻断率则直接衡量防御体系对护网常见攻击手法的防御成功率 。
厂商案例长亭科技在攻防演练前,通过EASM全面发现暴露面,并与BAS系统联动进行防护覆盖度检测与安全有效性验证,为用户实现应防尽防、应检尽检;绿盟科技帮助用户在护网前,通过持续验证将防护覆盖度提升至互联网暴露面100%;塞讯科技提供护网专项场景验证 ,并提供全面的验证报告,帮助企业在护网前做好充分的自检自查;矢安科技支持与觅影EASM(外部攻击面管理)联动 ,可在攻防演练前提供防护覆盖度检测与安全有效性验证;知其安提供护网专项验证 ,实现所有安全产品安全有效性提升总和41% 。(数据来源于部分案例 ,仅供参考,实际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专项场景七 :高级APT威胁与0day漏洞的防御验证
面对APT高级威胁和0day漏洞,企业普遍缺乏深度情报分析和转化能力 ,而传统安全产品难以识别攻击变种或未知攻击 ,导致现有防御体系滞后 ,难以有效预警和应对 。
APT高级威胁和0day漏洞验证
(数据来源于特定场景,仅供参考,实际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BAS系统凭借威胁情报能力和AI驱动的攻击生成能力,能将APT攻击战术转化为攻击剧本 ,模拟新型威胁或0day漏洞的复杂攻击行为,同时与相关安全产品深度对接 ,收集告警日志、流量日志 、沙箱分析报告、威胁情报命中日志等,量化APT攻击模拟阻断率、新型威胁防御就绪度等相关指标 ,如APT攻击模拟阻断率代表对特定APT组织攻击的防御成功率,反映企业对高级威胁的防御水平;新型威胁防御就绪度则评估企业防御体系应对未知威胁的韧性。
厂商案例墨云科技在案例中发现EDR防护对APT样本的阻断率仅为14.2%,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提升方向;塞讯科技拥有十几年APT组织追踪研究经验,将第一手受害者威胁情报转化为可执行攻击模拟规则,提供内置的400+APT组织场景和250+勒索团伙场景供选择使用 。并提供AI分析攻击载荷、生成检测规则的能力,正向更多AI功能演进;赛宁网安通过开展勒索挖矿等验证 ,发现整体防护检测率仅有59%,精准定位到部分产品未采取防护措施,NTA检测率仅为30%等问题;矢安科技借助BAS的漏洞验证能力,为某集团在重保期间,24小时内完成了0DAY漏洞的可利用与防护验证,提升了集团整体防护能力;知其安通过勒索验证,使勒索软件防护策略有效率从0%提升到92%。(数据来源于部分案例,仅供参考,实际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专项场景八:分子公司/上下级单位的安全能力验证
大型集团企业或拥有众多分子公司 、上下级单位的机构 ,常面临各分支机构安全能力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等问题 ,集团总部难以统一管理和评估,安全政策落地难,可能存在安全短板 ,导致“木桶效应”风险 。
图片
分子公司验证场景
(数据来源于特定场景 ,仅供参考,实际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BAS系统支持分布式部署和集中化管理,集团总部可在中央部署管理平台,在各分子公司部署轻量级探针或虚拟节点,进行远程、常态化、标准化的安全验证和评估 。可模拟针对各分子公司特定业务系统 、网络边界和内网环境的攻击(如针对分支机构VPN入口的弱口令爆破、办公网终端的恶意文件投放) ,并收集各分支机构安全产品的告警日志、阻断日志、审计日志。量化分子公司安全风险排名/评分和统一策略落地率 。分子公司安全风险排名/评分能直观展现各分支机构的安全短板和优秀实践,便于集团进行资源倾斜和经验推广;统一策略落地率体现了集团安全治理能力的体现 ,确保集团安全政策能够有效渗透到每一个分支机构。
BAS系统支持分布式部署和集中化管理,可在集团总部部署中央管理平台,在各分子公司部署轻量级探针或虚拟节点 ,进行远程、常态化、标准化的安全验证和评估 。针对各分子公司特定业务系统、网络边界和内网环境的攻击(如针对分支机构VPN入口的弱口令爆破、办公网终端的恶意文件投放)进行模拟攻击 ,并收集各分支机构安全产品的告警日志 、阻断日志 、审计日志。并通过对分子公司安全风险排名/评分和统一策略落地率等量化指标 ,直观展现各分支机构的安全短板和优秀实践 ,便于集团进行资源倾斜和经验推广;或通过统一策略落地率体现集团安全治理能力,确保集团安全政策能够有效渗透到每一个分支机构。在该场景下,BAS系统助力集团总部把握整体安全态势,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全集团安全水位 。
厂商案例塞讯科技通过在某全球连锁餐饮企业的多个IDC、办公区和云上部署验证机器人 ,实现了对跨区域 、分布式机构的统一安全能力评估 ,为集团摸清了整体安全水位 ,持续助力防御水平 。 矢安科技在某大型金融云项目中,运用自身安全评分模型助力集团实现统一的安全评价体系 ,为集团安全运营提供指导依据 ,促使半数以上分子公司从被动安全转为主动安全,大幅提升集团整体安全能力。专项场景九 :云环境与复杂异构网络安全验证
随着业务上云和数字化转型,企业面临混合云、多云、容器化、微服务等复杂网络架构的新型安全挑战,云上安全配置错误或API暴露风险高,一旦出现问题 ,影响范围广 。但是云环境的动态性、弹性以及云原生技术的复杂性 ,增加了安全防护和验证的难度,同时,传统安全工具难以深入验证云环境的防护效果。
图片
图片
(数据来源于特定场景,仅供参考,实际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通过BAS模拟针对云主机、云服务(如对象存储、数据库服务) 、容器 、Serverless等各种云原生组件的攻击 ,并与云平台API集成 ,可自动发现云上资产并部署探针,验证云防火墙 、云WAF、云安全组 、VPC等云原生安全产品的有效性 ,识别云上配置缺陷,收集云安全平台日志 、云资源配置日志、容器运行时日志、云原生安全产品的告警和阻断日志,形成关键量化指标 ,并通过云资产防护覆盖率可评估云上关键资产被防护的比例 ,帮助企业发现云上未受保护的资产;通过云安全策略有效率可验证云安全组 、VPC等配置的有效性,避免云环境因配置错误导致的安全事件;通过容器逃逸/微服务攻击阻断率可评估企业对容器、微服务等新兴云原生威胁的防御能力 。在该场景下,BAS系统助力企业在复杂云环境中实现安全可控,应对新风险,保障数字化转型顺利进行 。
厂商案例塞讯科技在对横跨多IDC 、混合云的复杂环境 ,开展验证并推动了相关策略的优化。矢安科技在某案例中,为用户完成从云上环境、到IDC网络 、到办公网 、再到隔离内网的安全能力验证 ,贯穿式的验证方式最大程度还原了攻击者可用的攻击路径与攻击方法,实现综合防护能力提升60% 。知其安在某案例中,对一朵云中横跨多网域的复杂云环境进行验证 ,实现所有安全产品安全防护有效性提升总和87%,包括WAF策略有效率从75%提升至94%。(数据来源于部分案例 ,仅供参考 ,实际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专项场景十 :数据安全防护能力验证
国内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日益严格,数据泄露 、勒索攻击等安全事件频发 。但企业缺乏对敏感数据的全面识别 、分类和流转监控 ,数据防泄漏(DLP)可能存在策略配置不当等问题,导致企业不清楚敏感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是否有效 ,无法验证数据安全防护的有效性。
BAS系统能够模拟数据窃取、数据篡改等各种攻击场景 ,覆盖数据库审计 、数据库安全、API安全 、开发安全等多元化场景 。比如 ,模拟攻击者定位敏感数据(如通过扫描、弱口令爆破) ,然后尝试外传数据或进行加密。BAS与数据防泄漏(DLP) 、加密系统 、数据备份系统等联动 ,验证这些系统能否及时发现并阻止数据异常行为,以及数据恢复的有效性,收集DLP告警日志 、数据库审计日志、文件访问日志 、异常行为日志 。通过敏感数据泄露风险可评估数据外渗的成功率,帮助发现DLP策略盲区;通过数据勒索恢复就绪度可评估企业应对勒索攻击和数据恢复的准备程度;通过数据访问控制有效性则能发现特权账户滥用 、权限过大等风险。在该场景下,BAS系统直接验证数据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助力企业满足合规要求 ,保护核心数据资产 ,降低数据风险 。
厂商案例大部分厂商都提供数据安全场景的有效性验证 ,例如灰度安全,不仅提供数据泄漏场景,并将范围延伸至数据库审计、数据库安全、API安全、开发安全等多元化场景,实现对数据安全中各关键环节的安全验证需求。
如何选择适合企业的BAS产品
安全牛从攻击模拟能力、无害化技术 、集成能力、部署架构能力 、服务与支持和AI能力等方面给出了BAS产品选择的通用要求 。企业在进行选择时,应从自身安全场景出发,挑选符合场景特点的BAS产品。(详情请见正式报告)

BAS不再仅仅是一个工具,而是企业从被动防御 、合规建设向主动防御、实战化、效能化安全转型的关键一步 。通过持续、自动化、无害的验证 ,企业将真正掌握自身的安全态势 ,让每一分安全投入都发挥最大价值,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出击。现在就行动起来,用BAS为企业的企业安全上一把实战锁,让企业的安全防护看得见 ,从容应对未来挑战!